初三

人性:特立而独行

作者:韩逸茜 时间:2017-12-10 浏览:

若是回到工业时代,随着蒸汽机的阵阵轰鸣,人类通过了工业革命探求着科技发展的可能。那时的决然不会料想到科技发展竟如此迅速,现如今,人工智能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也不再是个蚍蜉撼树的笑话,它代表着未来。

人类自然会因为人工智能的诞生而惶恐不安,但如果仅此原因,就产生了对自己的质疑或否定,这显然更引人深思。“黑夜给了我那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诚如是说。但若是用来寻找黑暗,那双眼睛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显然,舍弃人性无异于坠入黑暗。

或许人性并非本善,但他却让每一人在这陌生的时代有了慰籍。他是特立的,因为其特有的价值观,苏轼才会高吟“一蓑烟雨任平生”,李白才会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才会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天下为己任也好,感叹壮志未酬也罢,这都是人性中必不可缺的要素。正是这些要素,千百年来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若以人工智能的角度思考,又怎会有“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项”的勇气?人性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风骨,伟大之于责任,白纸黑字的历史证明着其存在的价值。

谈及人性的独行,不由得想起了钱钟书先生的名言: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鱼骨或沙砾,给人一种不期而遇的伤感。”这种恶毒正与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相符。

想起哲学史上电车难题,还记得一部电影为表达其伦理上的困难而采取的例子。当美国情报人员已提前截获恐怖分子的行动消息,并且恐怖分子如预期般地到达了袭击地点,正当国防部官员将点下发射导弹的按钮时,事件却陷入了预料之外的困境。恐怖分子作案不远处有一个卖水果的女孩,她的天真笑容让官员停止了手指向下按去的动作。每一个国防部官员都经历着人性的考验,他们争吵着,多么期盼女孩能早点离开现场,却事与愿违。若导弹不能按时发射,将造成不可估计的平民伤害,他们痛恨恐怖分子自我爆炸的行径,却又无能为力,这份无奈,是人性的现实体现。

时间已来不及让人过多考虑,尽管国防部一再移动导弹的落点位置,但女孩的生还率也仍只有50%,拯救一人或是更多人,这无疑是个痛苦抉择,终究,导弹发射了,女孩未死,但恐怖分子也没有完全放弃行动意识,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枚导弹,这次没有谁能幸存。

我所相信的是,若是让人工智能来选择,这会相当容易,人类的生命对它而言无非是一个数字,它会当机立断摁下发射键,放弃那个女孩。但庆幸的是,虽然结果的相同,但我们在过程中所受的煎熬、无奈、争执以及为其幸存所做的各种努力,正是一点一点体现着人性的光辉。

我自然无意去指责那些当机立断作出抉择的决断者,但当你看到那女孩天真的微笑,清澈无邪的瞳孔时,你在摁下按键,或是扣动扳机时,会不会有那片刻的犹豫与迟疑呢?

王尔德曾说:“我们虽生在深沟中,却仍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或许我们的计算不及人工智能,但那仰望星空的自由代表着人性的价值和同情心。

记得一本名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书,在如今社会竞争压力日日剧增、急功近利的时代,许多人依旧选择丢弃人性,人性显得无太大价值。即使如此,我们也应存有那特立而独行的财富,也仅为获得在做出选择时的片刻迟疑。

倘若人性也分光明和黑暗,那它一定象征着人类的苏醒和沉睡。猛然间,发觉我们成为人性的追随者,同时也是主宰者。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微小,我们便犹如推动那块人性发展巨石的西西弗斯。

想罢,我在光明中睡去,人性依旧悄然生辉。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