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岳阳楼寄情

作者:韩逸茜 时间:2017-12-10 浏览:

湖南,古称潇湘,以南有一湖名洞庭,水色万顷,朝有天光晴岚,暮有月色渔歌。如一位谪下天宫的仙女,静时烟波浩淼,不染俗尘,宛若一块尚好的美玉,却也时有悲怨在心中翻滚,挥一下衣袖,便引来狂风骤雨,掀起滔天惊澜。

古人心系此处壮丽风景,筑岳阳楼于洞庭湖畔。千百年来,多少风流才子登临此处,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供后人传颂……

如今的我手扶砖砌的楼墙,向远处眺望,映入眼帘的是那悬着残云的青天,以及一片碧色的广阔水域。湖面上有稀稀疏疏的渔船往来,有些许乘着碧波驶向远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岸上是往来的行人,有老有少,湖面的清风漾散了他们的笑声,显得此情此景一番和谐怡人。

我不禁想起那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以及范仲淹这个几经贬谪,却依旧恪守本心的贤臣。

不知不觉的,身边游客的喧哗声渐轻,最后独留下一片宁静。湖面吹来的清风扬起我的发丝,迷乱了我的视线,袭人的兰花清香让我有些许陶醉了。待我揉清朦胧的视线,才发觉湖中来来往往的渔船不见了,碧净的湖面上只是轻泊着一叶扁舟,似比原来的更加广阔了。放眼望去,顿觉心胸开朗,抛尽了烦恼忧思。

我正心旷神怡地赏景,忽闻声旁传来一声厄长的叹息。这才收回了远眺的目光,偏向一侧,只见离我不到两米的地方静立着一个两鬓斑白,面布皱纹的老人,头发向上盘起,用一根木簪定住,一袭陈旧的布衣更显得他年迈沧桑……

我见他面对此番大好风光,依旧眉头紧锁,有些奇怪:“老伯伯,这里风景那么漂亮,你为什么还要如此闷闷不乐呢?”

“如今我朝虽然表面上是一番盛世太平,却内有只顾私利的奸臣,外有虎视眈眈的辽国和西夏。如何让我不忧心,不思虑!”他看向我,不同于外表的沧桑,他的眼神犀利明亮,我似乎可以看见他目光中跳动的火焰……

他的话让我十分不解,好像并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

不等我做出反应,他又紧接着说了下去:“我认为作为大宋的臣子,应当将我朝的百姓,我朝的繁荣兴盛放在心中首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该因为利益得失左右自己的心绪,丢弃原来的抱负。如今尚有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家徒四壁,孤苦无依。而我又远在江湖,不能替皇上分忧。如此这般,我又如何能够高兴得起来。”

听了这话,我怔然了。待回过神时,他已经振袖离去,他的脊背已经因为年迈而微驼,却没有因此而佝偻身躯,依旧意气风发地疾步前行……

“老伯伯,等等……”我想追上去,却迎面撞上了一个人影。

是一个拿着杆子准备自拍的旅客。

四周已经恢复了喧闹,好似刚刚所发生的只是我的幻觉一般,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后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千年以来被毁数次,后又重新休整。他就像一个年迈的长者,久立在洞庭湖畔,看这里沧海桑田的变迁。

如今洞庭湖风光依旧,却早已换了人间,那位心忧天下的贤臣也消逝在悠然的时光里……

我相信他当年一定不止看见了这绮丽的风光,还看见了大宋的秀美河山,看见了大宋的万千子民——自己毕生所要守护和忧心的事物。

此番赤子之心,是现在的我们所丢失的,缺乏的,却也源源不断地通过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跨越千年的时空传递给我们。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将其铭记在心。开创出一番盛世图景……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