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至上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曾对人类未来表达如此担忧:“人类将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计算机的思考方式,即是程序化的思维方式,精细而又冷漠,不含任何情感,不计任何代价得出结果。
这种思维方式乍看清晰明了,但细思甚恐,当人的情感消失殆尽,维系社会关系的人文纽带自然也不复存在,所有人将会迷失在喧嚣人海,脆弱得像一片纸追逐着每一阵风。
人类的人文关怀是超越一切程序化思维的东西,它自发于人类的情感,又流淌于人类的品性中。作家梁晓声有一次外出到法国游历。一天大雨磅沱,前面的车辆溅起的泥点不时的打在他的车窗上,使他一直想超车,没料到不一会那辆车就主动为他让开了道路,车上的老人对他道:“一路上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前面,这不公平,何况我的两个女儿还在车上,不能让她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人文是立国之本”,若徒有如计算机一样精准的思维,以达成欲望为目标,怕是最终一片混乱了吧。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计算机思维显得尤为广泛而常见,人们往往趋向于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达目的,不带情感,不留余地。但正是这样思维却使他们妄图占有世间好物而得不偿失。二战时,虽然德国民不聊生,百姓依旧心系日后发展,只砍伐枯枝败藤来取暖,若无百姓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德国必成荒山野岭;而苏轼“为官一处造福一方”的信念成就了西湖边上美丽的“苏堤”,若他只顾自身升迁,杭州如何才能富足长泰……无论是韩愈“穷年忧黎元”的叹息,还是范纯仁的“著作桑林”以及俞敏洪以为的“中国新精英应是有家国抱负的人”,都源于他们的铮铮热情,无关自我,更远超于程序化思维的冷漠,以及不计代价达成目的的自私与贪婪。
但是,如同计算机那样思考却又未尝皆是弊病。只有避免罔顾细节与过程,孜孜不倦以求得答案,才能将复杂事物背后的道理思考清楚,防止思维简单。许多政治极端主义的事件背后无不因为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场,由于缺乏清楚的思维方式,往往容易以偏概全,全将其解释为“阴谋论”,而导致极端政治冲突:ISIS集团的恐怖气息笼罩全球带来无数的悲痛与流血;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伤亡数百……无不令人痛心。
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成熟,所有人都应该深刻思考,虽然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固有可取之处,但人类切莫顾此失彼——人文与情感始终是我们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