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的家园
任硝烟弥漫,任风驰雨骤,长枪短炮永远摧毁不了装进心里的那个家园。
——题记
刚刚降临世界的婴儿,在宁静的医院里,第一次听见这世界的问候,是中文的声音。年幼的孩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嘴里含糊不清的念着的是中文的发音。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用稚嫩的牙口缓缓吐出“妈妈”两个亲切的字眼,父母总是欣喜若狂,仿佛听见了这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学习识字的孩童,张着小嘴巴,一字一顿的念着“你好”“尊重’”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留心留神。在这每个拉长的音节,每个清晰的咬字里,天真的稚子摸索着人灵魂深处的本真,学习着礼让与尊重。岁月青葱,时光荏苒。在长大成人后的某一天,在某个白驹过隙的瞬间,也许就会突然想起那已两鬓斑白的父亲是怎样一点一点教会我们汉字、幼时又是如何跟着母亲学习发音,那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又教会我们怎样的启迪。即使懂得了再多的真谛,也忘不了年幼时中文所教会我们的道理,即使看淡一切功名利禄,都看不淡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中文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体里播种下诗意的种子。一笔一捺,中规中矩的汉字在诗意的融合下,凝结出铁骨柔情的种子。因为几千年来,诗意一直长存于人们心底,所以历史长河中总蕴藏着闪闪发光的灿烂珍珠。因为诗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所以有了唐诗宋词元曲。也许现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美好,但中文汉字里所赋予我们的诗意却替我们装点了这个世界。反复感受中文,我们就能从中触摸到诗意与灵感的触角。在中文给予的诗意里,我们尝尽酸甜苦辣,我们在时光的脚步里或喜或悲。在远行时我们偶尔会想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心灰意冷时不断回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宁静悠远时不禁感叹“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中文好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我们从端正的汉字里,感受到未曾谋面之人内心的悲喜,让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能够以汉字的形式诗意的保存下来。中文,让我们透过汉字看尽一个朝代的兴衰转变。因为中文,我们能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那个充满诗意、有无数的文化瑰宝的家园。
中文,这个属于中国人的语言文化,这个属于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长存于我们心底。即使战争的硝烟弥漫了整个世界,风雨雷电的力量扭曲了世界,这个家园,也永远不会消失。
时间就像倒在掌心的水,无论你摊开还是握紧,它都会从指缝间,一点一滴,流淌干净。光阴飞逝而过,没有一点声音。霓虹灯发出刺眼的光芒,黑夜被照射的流光溢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留学海外,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消散如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以会多国语言而沾沾自喜,因精通外语而自诩清高。人们迷恋西洋文化,就像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炽热的火焰,流星迷恋刹那间的坠落。中文渐渐被人们冷落。诗意的灵魂在世间到处游荡,迷茫,在一双双淡漠的眸子和一颗颗冰冷的心里,找不到一丝可以停留的角落。中文淡化到只剩下单薄的“汉字”、“汉语”两个词,只剩下书写和沟通这两个功能,让人忍不住心慌。“中文”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无尽的智慧与未知,“中文”,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总让人惊异于它的奇妙与内涵。中文,无可厚非的成为我们灵魂的家园。为什么我们不能留下更多的心灵空地接受我们自己的中华传统文化呢?为什么不更多的去感受着来自灵魂深处的问候呢?这到底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还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但愿在物欲横流的未来,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把中文融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