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己方为最好
弱水三千,只取那一瓢饮。世间百态,不取其华表。万物苍苍,适于己,方为最好。
纵观历史长河,大凡万物苍生无不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想来这就是我们所感知的“适者生存”吧。达尔文曾言,但凡最终生存下去的,不是那些最凶猛的,也并非最高大的生物,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再者,古有邯郸学步,不但没学会赵国人的雅姿,反而忘记自己原有的走姿,恰如李太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所谓适者,是那些纵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也不随波逐流,永不止步的。正如第三个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虽不是最大的浆果,却不曾后悔,正是由于他不注重其华表,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在他眼中,他懂得什么是知足,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真正适合自己的。
请君试想,倘若人人都互相模仿,那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将不复存在。朝代的更替也许只是过眼云烟罢了,此之谓,失其本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倘若一味地追求模仿,而迷失了自我,则往往贻笑大方。论如何寻求适合自己的,应当发现本身的缺憾与优处,扬长避短,优劣得所。如古人所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寻求适合自己的。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向中国,更向世界证明了语言笔手术刀更尖锐,他适合文学创作,几欲呐喊,几欲彷徨,连野草都变得永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他找到适合自己的,也最终成就了他的史诗。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情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一味地攀求更好的,而忘记的最初最本真的自我,也因此与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式失之交臂。当人们发现某一事物新奇或时髦,则开始模仿,直至无限接近于它。从而使得一些人不断地追随前者,渐渐地,大多数人忘记了自己应有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无数的诱惑面前,只有做到心如止水,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一味追求,懂得自己的追求,适于己,方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