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日落无声

作者:戴思杰 时间:2017-04-26 浏览:

十一月,是秋天最美的月份。

带着深秋所特有的孤寂,却并不凄伤。她从不为谁落下一片叶,或是吹起一阵风。倒不是因为她的高傲,而是实在没有人稀罕——毕竟,只有到了北风惨烈的寒冬腊月,才会有人怀念起那些已经擦肩而过的温和与平静。她是看透了这一层的,因而也不计较,只是默默地催眠着路旁的每一棵行道树,静候冬日的来临。

在熬过了连续几天的阴翳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清晨——久违了。北山路上纷杂的落叶在西湖的粼粼波光中熠熠生辉,似是拥有一种独立于喧嚣之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静。这使我很好奇:静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孤山的西北面是一片不大的草坪。那时候,草还是绿的,常有人在这里搭起帐篷,躲开窄窄水域对岸的那些令人不安的闹。不过深秋是没有绿草的,只有一地已泛黄发脆的曾经青绿的草。因而,这里也是没有人的——哪怕有人,他的心也已不属于这里了。

不远处便是西泠印社。一级级石阶承载着岁月那灰绿色的厚重,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朝圣者虔诚的脚步,抑或是取经人嗒嗒的马蹄声。只可惜,他们终究是过客,不是归人。

穿过一道阴冷的石拱门,流动在眼前的是和煦的阳光与沉淀于历史中的檀香。并没有想象中络绎不绝的游人,有的只是几个老人、几副眼镜与几盏淡茶。站在山边,极目远眺,山下的湖面上浮动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使人看得不甚真切,就像是深夜街边的一碗面条。然而只顾着埋头吃面的人注定是看不清这个世界的——毕竟,深夜吃面的人,其内心多少都是有些近视的。

有些时光注定是要被辜负的,但这并不是一种浪费,因为生活本就如此。阳光再好,也会有被遗忘在黑暗中的角落,这是不可避免的——否则,角落也便不是角落了。

“静”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迎合“闹”罢了。究其本质,无非是对空虚所做的一点拙劣的伪装。

天色渐晚,山脚边的阴翳越来越大,陈其美将军在荒草的幕布前兀自挥舞着长鞭,像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不用回头也知道,身后那被拉长的背影是如何的不愿承认的孑然。

但就在一片枯黄的荷叶旁,一对年轻的夫妇撑着阳伞,依偎在湖边的木制长椅上。阳光透过伞面,映衬出一种温和的橘黄,像是夜晚的路灯,或是港口的灯塔。他们保持着一种最自然的、毫无拘束的姿势,像一座雕像般在夕阳下闪烁着亘古不变的光芒。

世上的阳光本就不止一种,有的来自天边,还有的来自内心。而“静”的背后,就是这样一颗淡然而强大的心。黑夜固然是漫长的,但它只不过是白昼的另一种形式。有时候,平静的内心是比阳光更具有穿透力的。正如甘地的墓志铭所镌刻的那样:纵使全世界黑暗,也不能掩盖一支蜡烛的光芒。

人世有言,日落无声。此去经年,良辰依旧。

下一篇:匠心与匠气 上一篇:美在当下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