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行者无畏

作者:宋怡萱 时间:2017-04-26 浏览:

“长板凳,短板凳,都是木头……”豪迈古老的秦调飘入千家万户,载着张飞大闹长板坡的威严,载着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宁死不屈,这不免令每个华夏人血液偾张。也难怪贾平凹说它是黄土高坡上矗立着的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点滴流逝,如此激昂壮阔的秦腔也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根据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一辈中对其保护与传承的人数越发稀薄,这不免令人忧虑。

但那些昔日同样与其并名的传统之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白局如今只身躲进甘家大院的一隅;缠绵凄婉的黄梅戏被流行音乐逼得无处安身;活跃于茶馆之中的京剧的听者也寥寥无几……这种令人担忧却又不争的事实不过一句“总有人会”。

若是将传统文化比作灯塔,我们便可自喻为一代又一代的守灯者。这些人儿守着灯光日渐微弱的灯塔,却一个也不愿意重亮灯光。许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又或是不愿当这出头鸟,抱着“总有人会重新将灯光点亮”的乐观想法,看着灯塔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还暗自庆幸:“灯未全暗,人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纵然有自身水平的局限,“总有人会”的背后却更多地反映了看客心理。持着对传统文化局势的盲目乐观,许多人总指望着依赖别人的贡献,而缺少一种自己的责任感与担当。若是仍用“总有人会”来应付当今紧张的文化局势,传统文化终将会被我们逼得无路可退。

智者有勇,勇者前行,行者无畏。当我们为传统文化的现状感到焦躁不安、不知所措之时,不妨向伏尔泰借鉴一二。作为思想启蒙家的他更是一个行动上的巨人。卡拉案中,沉默的大多数人抱着“总有人会说明真相”的想法闭口不言,只有伏尔泰没有选择当一个毫无生机的看客,而是立刻咬住了魔鬼的耳朵,为卡拉案奔走呼告,终于将真相公诸于众。“行动是一个人存在的依据”果真不错。若是没有伏尔泰,我们怕是无法看到之后左拉的“我控诉”了。如此说来,行动便成为驱动我们不再徘徊而勇于发声的重要武器了。

当我们真将“总有人会”丢进历史尘埃之中,用心去感受传统文化之时,终会被其自身魅力所打动,或是那缠绵悱恻的爱情,又或是那豪气冲天的英雄故事,不免令听者为其感叹,为其折服。

某日闲暇,偶然步入甘熙故居之中,坐下喝两杯热茶,忽听戏台上小时传遍院儿里的白局开唱,不免入迷。回过神来,茶水尚温。如此,甚好。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