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孔明言
作者:高敏
时间:2017-02-18
浏览:
有时被人曲解而不能解释,郁积于心,常感气闷。因此当我看到子钊在《太白山随感》中的那两段关于诸葛亮的评论时,便忍不住为诸葛亮感到委屈,想为他辩白。
子钊说:“姜子牙钓鱼台垂钓,是为了等;诸葛亮五丈原陈兵,是为了主动出击。”这句话原是不错的,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他说这两个人恰巧代表着两种极致的人生,从而走上不同的命运轨迹。这点却是说不通的。他大概忘了,孔明高卧隆中是为了什么。刘备三顾茅庐与那愿意上钩的小鱼又有何异?孔明和姜子牙一样,都不过是在坐等明主罢了。既能耐心等待,也能主动出击,这便是孔明的智慧。
子钊认为五丈原作为旅游胜地在别人看来更有意思,这不过是名声在外罢了。他说历史上的孔明似乎并不优秀,或者,他的才华更适合治世而非乱世,五丈原当是他的精神丰碑,而绝非他精神才能的体现。
《隆中对》中提到,诸葛亮在躬耕陇亩时,便自比管仲
乐毅。诸葛亮认为自己在政治可与管仲相比,在军事上可与乐毅相提并论,这并非是青年诸葛亮自负的妄言。
《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个老成持重、料事如神的山中高人的形象。这位高人在山中便提出隆中三策,将天下三分。出山后,东联孙吴,北拒曹魏;抚南诚民,厉制治国;富民强兵,农商并举;苦修兵务,待机北伐;又攻占陇西,分化蚕食。只是他的结局却是病逝五丈原。
孔明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具有全面的才能,以汉臣自持,效忠汉室宗亲刘备,一心匡扶汉室,兴复大汉。他的一生让人意犹未尽。
人死本如灯灭,是非均由后人评论,我只是忍不住感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