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汉字
在烟雨空濛,汽水氤氲的绍兴,是谁怨了一声“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在寒风凛冽,天寒地冻的时节,是谁吼了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空楼之中,纱窗之后,是谁哀了一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个怨,吼,哀,这么些情绪的爆发,都是诗人,词人以文字的形式留给我们的扣进心扉的文化瑰宝
文字,是多么奇妙的一个东西啊。它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改革创新,踏过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走来,承载着万千华丽的风光,给予我们从眼到心的深刻体味。那一个个存在于方块中的“小东西们”,横七竖八的拼贴出人们的情,怨,悲,表达给人们许多许多难以想象的情感。当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你眼中会否有一副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当读到“梦回吹角连营”的时候,你的耳中是否会听到那整齐的敲鼓声和士兵们正气的呐喊呢?文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里”的感觉,更是能敲进心扉的彻悟。
但是前几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变成了“打”字一族,而把最深刻最热爱的汉字遗忘在了笔下。我们似乎再也不能用笔去写出那一份份深情,那一份份豪迈了。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父母初识的那段岁月。由于当时父亲身处部队。纪律严明,不允许经常打电话,所以便和母亲通起了书信。那一个个温润而质朴的文字,却弥补了对方无法相伴的温暖,传递给了对方无法开口的爱恋。就这样,整整积累了一大麻袋,当我看到那一大袋子的信时,脑海中不自主的就想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我想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吧。是汉字让他们的爱能够在岁月的更迭中历久弥香。
也是最近,人们好像醒悟了,决心要把汉字从“角落”里找出来了。《汉字听写大赛》等节目的兴起,更是将汉字活灵活现的展露在人们面前,人们又开始拿起了笔,查起了字典,“学起”了汉字,似乎想要把汉字从那被遗忘的角落里捡拾回来。可是这样的热度又能持续多久呢?会随着节目的结束而退却吗?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曾有五千年,汉字都依然保存着它坚挺身姿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它应该是比时间更久,比岁月更长的永恒的存在。
平平仄仄的时光里,或许门前的老树早已不再生长;或许大红漆盒上的金线牡丹早已失了色;或许那淡淡的无奈的忧愁只能与冷月诉说……但惟有汉字,于你,于我,于我们,永久存在着,在岁月里,在手中,在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