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如诗汉语

作者:罗巧玲 时间:2016-11-14 浏览:

光在罅隙中渐渐沉淀下来,经典的往昔便在古旧的回忆里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光晕。汉语,这滋养诗魂画意的语言,在狂野而混沌的社会中清凝地苏醒着,在斑斑驳驳的花墙上静静绽放着美丽。

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

一直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动人心弦的话语。它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浸润和水深火热的磨练,读起来才能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千百年来,汉语在无数龙的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也让它本身有了感情和灵性。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一如既往地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然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歌喉声。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中,有一位叫玛特,掌管真理、正义和法度的女神。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到了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放到天平另一端,用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根羽毛。汉语就是这样一根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但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沉淀的分量。

如此看来,汉语定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经》中那么多振人心魂的妙句,一定要用中国话吟诵,才会抑扬顿挫,感人肺腑。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城楼那庄严的宣告,也定要用汉语喊出,才实现了一个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我欲与君相识,长命无绝衰”的温婉凄美,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情怀,若是翻译成英文和韩文,其中的神妙定会大打折扣。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即使曹雪芹先生在世,《红楼梦》完篇,也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红楼梦》是太中国化的东西,唯有用汉语解读,才能品味其中的辛酸苦泪。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泰戈尔文似织锦的《飞鸟集》读起来却还是有隔阂,因为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取代中国语言一样,印度语言的奥妙也无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被视为本国文化,而中国的汉语大概是最厚重的。中华汉语,华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汇集先人智慧,彰显国人精神。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汉语沟通文化血脉,凝聚炎黄子孙。

我爱汉语,这如诗如梦的汉语,这在龙的传人的唇舌间辗转千年的汉语,我们听到它如诗的韵律:平平仄仄。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