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与好心先生范文
【篇一: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两个流浪汉,纵使无家可归饥饿难耐,却仍拒绝先生的就业帮助,企图依靠施舍过活。于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过上丰裕的生活,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为什么这两个流浪汉要拒绝工作机会?因为无论什么工作,都必然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得到回报。而沿街乞讨或等待援助却花费不了多少气力,等一等,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免费食品。如此利弊权衡之道,这两个好吃懒做的流浪汉自然深谙其中精妙。
那么先生又为何也举上一个牌子?笔者认为其原因如下。这两个流浪汉既拒绝了参加工作免除饥饿的机会,即表明他们好吃懒做,不愿用已之双手开创未来。鉴于此种情况,那位先生便也举上一块牌子,向沿街路人揭示其懒惰本性,让那些本意帮助流浪汉的人止步。让流浪汉无法免费获得食品。由此一来,流浪汉迫于生计,或许会被倒逼着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先生借此方法让流浪汉明白自力更生才是“王道”,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无独有偶,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也曾遇到与流浪汉相似的处境。当时的哈默身无分文,与众多流浪汉待在一起。一位富商前来救济他们,当同旁流浪汉蜂拥而上哄抢免费食品时,只有哈默坚定地告诉富商他不会白白接受食物,他要为其工作以偿付食品。哈默与众不同的言行打动了富商。在富商提供的工作岗位上,哈默仍坚持自力更生,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了由流浪汉一跃成为美国石油大王的传奇。试想,倘若当时的哈默像这两个流浪汉一样整日等待免费的食物自己送上门,甚至拒绝提供的工作机会,他还有机会有可能凭自己的双手开创出石油大王的辉煌吗?笔者认为不会。正是由于哈默抱定自力更生的信念,他才成功抓住了改变人生创造幸福的机会。哈默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自然界有种植物叫做菟丝草,唯有依附于其他动物才能存活,这两个流浪汉正如菟丝草一般依附于别人的施舍,倘若有一天别人不愿再施舍,他们的结局也必定如故事守株待兔一般,必然灭亡。
无论何时,让我们坚信自力更生才是“王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篇二:取人之鱼不如取人之渔】
尘土轻扬,人群熙攘,流浪汉举牌求助。先生好心施援,邀其同作,反被拒绝。于是,先生亦举牌示众人,流浪汉红了脸,仓皇而逃。
显然,一份工作并不是流浪汉们所追求的“帮助”。由此,我不禁对那位先生生出由衷的赞许,对流浪汉的行径产生鄙夷与惋惜。
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此类“流浪汉”。一直以来,大报小报“乞丐欺诈”屡屡出现。许多乞丐杜撰出各种凄惨经历搏人同情赚得几枚硬币后在另一个街角摇身一变成为另一个模样继续乞讨。也勿怪家长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们不要随便给路边乞丐钱财,仿佛这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守则”最基本的一条。归根到底,这源于人们对不劳而获行径的鄙弃。许多乞丐四肢康健头脑灵活,却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群众的怜悯之上,正如文首的两位流浪汉,他们标榜“破产”,只为换取二三铜板,标榜“无家可归”只为求得一块草席,标榜饥饿,只为要得一片面包,却从来未曾想过由自己创造生活的条件,甚至拒绝了先生为其开启新生活之门的援助,显然,这一切用尽之后,他们只会再度站上街头,循环往复。这位先生值得尊敬之处,在于他既没有无视他们,也没有怜悯他们,反而给予他们工作的机会,被拒绝后举牌紧跟,也许就是为了断绝他们“求助”后路,从根本上助其成长,此般壮举,怎能不使人心生敬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常常这样说,那先生的所作所为也极好的诠释此理。而面对流浪汉所为,我更想说:“取人之鱼不如取人之渔”。“取人之鱼”只能让你在短暂的安逸喜悦后再度陷入困境——当年大清将殁,而保守派仍一脸安详抚着龙椅,天真地依赖着同光中兴从西方搬来的几件机器,手里紧紧攥着早已腐朽的制度,而将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拒之门外,这不像极了那无知的流浪汉。而反观今日,多少学生追求短期高效的“高分策略”,而对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人格素养与学习能力的长期培养不屑一顾,徒留一些英明老师举牌“紧追”?取人之鱼是麻醉剂,是止疼药,治标不治本,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对人之“渔”的感悟。
取人之渔,也许更加耗费时日,也许像先生口中的“工作机会”一样需要投入精力,但只有这样你才能于密云浓雾的生活中立住脚跟。学生于学习中注重方法,事半功倍,成绩自然提高。国家在建设中注重根基打造,自然强盛。不妨趁先生紧随身后,转过身来,接过那诱人的工作岗位,面包会有的,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切都会有的!
“羡子正得少年路,有如扶桑初日开”,欧阳修如是说。取人之鱼不如取人之渔,带上属于自己的技能,踏繁花大道!
【篇三:别强迫他人接受你的“善意”作文】
两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街边举着求帮助的牌子,好心的先生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不料遭拒绝。于是先生亦树立一块写有“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的牌子紧随其后,流浪汉们尴尬不已。诚然,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然而,生活中又确有“流浪汉与老先生”们令人似曾相识。尤其是那位善良的先生,是不是很像施善不当就认为别人不需要善的人呢?
我们需要善良的心,却不应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行善。先生或许出于好心为流浪汉提供工作,但或许流浪汉最迫切需要的,是一碗热粥以充饥肠,流浪汉的拒绝亦自有原由。若硬要流浪汉接受工作并马上工作,是不可行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流浪汉不需要工作。先生吃饱穿暖,没有考虑到流浪汉的现状,仅考虑到长远之计,就会产生“善的时差”。因此,行善需体察别人的现状与感受。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去教导一个饿得半死的人知书识礼,无异于本末倒置,害人不浅。行善不应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不应带有太多强迫性质,关键在于量与时间的控制。先生的好意遭拒后树牌子紧随其后,与呼吁人们不要为其提供工作无二。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的新闻。报道称,四川某贫困山区接受的大量爱心捐助衣物,放置多年无分配。为什么人们的捐助会变成闲置的无用之物?这正是善意过剩的体现。大多数人认为,贫困山区需要大量物资就可脱贫。正是因为观念偏差,衣物才被尘封。扶贫需要物资没错,但仅是早期需求,真正的扶贫还需要就业等拉动。人们没有掌握好阶段特征过度捐资,不仅不利于脱贫,还导致了资源浪费,主观性和强迫性之危害可见一斑。因此,要做到善之及时,就要客观理性地分析,而不是以错误的主观臆想昭示天下。
如何避免善良的尴尬?理解和沟通很重要。流浪汉不妨与先生互通想法,方可使乐施者乐,受施者愉。柴静在《看见》中写到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采访记录。为什么孩子们在能够靠捐款解决温饱的情况下仍不能开心地笑?柴静为了能了解孩子的心声,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与孩子一同坐在墙根下、山坡上深入交流,终于理解孩子需要更多的是陪伴与关爱。但假如就为此撤去善款,这也不是善的表现。因此行善应建立在理解和沟通之上,而不是采取极端措施。
真正的善良不是主观强迫的,不是极端盲目的。“当你真正放下自己时,你才能走进他人”,善应该是柔软的,如春风化雨。请不要强迫他人接受你的“善意”。
【篇四:别用善良纵容懒惰】
“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街边举牌的流浪汉是否让你的恻隐之心涌动?”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那位先生在一旁举起的牌子,看了又有何感受?
这位先生的举动在告诉我们:别用善良纵容不劳而获的懒惰。
弯腰在行乞者面前的碗里放下零钱,是一种善良;为无家可归者准备一份热腾腾的午餐,是一种善良。那这位先生的举动呢?没有直接的现金资助缓解他们眼下的生活困难,亦没有贴心地提供吃食抚慰他们的饥饿,但他提供的工作机会,却是最大的善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流浪汉,解决了他们这一顿的温饱,那么下一顿、以至长久的安稳生活呢?一把零钱、一份午餐,流浪汉依旧是流浪四方;但一份工作,或许眼前不比金钱与吃食物来得安慰更大,却是能结束他们的流浪,给予他们谋生的能力,或许就此改变他们崎岖的一生。这,不就是善良吗?
然或许有人驳斥:“先生举牌的行为,岂不是断了流浪汉的生路?这怎么可以算是善良?”这怎么不算是善良呢?难道对拒绝工作的流浪汉仍施以物资援助,才算是善良吗?非也。茨威格曾说过:“同情有点像吗啡,在最初的时候的确能缓解痛苦,但长久以往却终致堕落。”别将同情论为善良,别用这种自以为是的善良去毁了别人一生。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连行善也趋向功利化了。我们只以“见效快”来作为检验行善的唯一标准,却不再思考受善者长久的未来。巴菲特曾在一次访问中直言:“我愿意将我的全部财富捐给慈善学校,但我拒绝为四肢健全的乞丐留下一个硬币。”巴菲特的做法,我们能理直气壮批判其”不善良“吗?同样,这位先生的做法,我们能冠以“恶意”之名吗?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流浪汉醒悟,让他们以自己的双手换回安稳生活。
当代,“理性行善”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情感支配着的我们容易为一句“很饥饿,求帮助”就激起澎湃的善意,极力满足弱者所需。却不知,我们的这种善良饲养了一群社会的寄生虫。我们应当对处于困难的人施以援手,但如何行善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我们所议论的“”职业乞丐”不就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善良而发展壮大的吗?理性行善,同那位先生一样,给他们面包不如给他们未来;同时指出他们不劳而获的懒惰,为他人的行善作出提醒。
先生立起的牌子,亦是在提醒这个社会:别用善良纵容懒惰。
【篇五:拒绝伪弱者,帮助须有道】
喧闹的街边,人来人往中,两块牌子格外醒目。如果说“求帮助”确实让你热泪盈眶,那么后一块“拒绝工作”却让你的心一瞬间冷了下来。
前后两块牌子的巨大反差在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像鞭子般狠狠抽打在人们的“同情心”上,怎么帮?帮还是不帮?面对此等难题,大家都沉默了。
然而,我认为,在面对帮助的难题时,这位先生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值得点赞。首先,帮助弱者,无疑是不容置疑的美德。卢梭曾言“同情心是人类闪闪发光的特征”,胸腔里那颗跳动着的恻隐之心是人类区分于其他“弱肉强食”动物的标志。“帮助”是人类社会中的永恒话题。泰戈尔有诗曰:“世界是一片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狭小的舟中。”既是同行的旅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又怎么为之过呢?这位先生为流浪者们提供工作,本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生动诠释,本该如一盏明灯,温暖流浪者的心灵。仿佛托尔斯泰扶起街边的流浪艺人,又仿佛印度圣雄甘地亲手喂食饥民,在如今人情冷漠的社会,亮起了微弱的光芒。
然而,流浪者并没有如那艺人、那饥民一般心存感激,而是无情拒绝。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需助却拒绝?
答案是,现在总有某些弱者,披着“弱”的外衣,掩饰游手好闲的懒惰。是否有种似曾熟悉之感?是的,这种生存逻辑与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职业乞丐”如出一辙。他们有手有脚,却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养活自己。他们让帮助者受欺骗,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他们让真正应受帮助之人无辜贴上“骗子”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如“恶意讹诈”一般,这种风气长此放任,将导致社会诚信危机,“帮助”的土壤渐渐流失。雨果曾言:“不应为了行善而作恶”,如此行善,岂不为恶?所以,对待这些伪弱者们,我们必不能一味纵容。
高举的牌子,无疑是对世人的最好警惕。面对“伪弱者”,这位先生选择提醒大众,谨防受骗,这无疑是一份“机智”的答卷。此前上海大妈舌战乞丐,也让一众网友愕然之余不禁深思。帮助的真正意义是让应受帮助的人得助而不是任由同情心无休止的泛滥。据说,杭州西湖一职业乞丐月入上万,若把这笔钱投往贫困山区,会有多少个孩子体会到阅读新书的欣喜呢?
《纯真博物馆》中言:“最好的状态,是长大后仍保持天真,受欺骗后仍能勇敢相信。”拒绝伪弱者,仍遵帮助之道。让“帮助”如甘露滋润大地,百花齐放!
【篇六:授渔樵之技,促乐业安居】
富商李嘉诚曾说:“我从未听说过勤俭致富,我所知道的是勤劳致富。”诚哉斯言,节俭的财富不是富裕的源泉,辛勤的劳动才是富裕的真谛。而面对只求物资自助而拒绝工作机会的乞讨者们,我们同样应以平等之态,持智慧之理,行良善之事,助贫穷之人,使其从“非不能也,而不为也”的魔障中解脱,授其以渔樵之技,使其安居乐业。
劝人改过当溯其弊病之源,请求帮助而拒绝工作的流浪者或许是当下社会功利心理的集中反映。宁食嗟来之食,而不愿自力更生,这是多么可怕的自立缺失!西方曾有个”幽默“故事,讲洪水中一女子坚持祈祷上帝的救助而一次次拒绝前面消防员的援手,放弃上救生艇的机会活活被淹死。上帝感叹她错过一次次真正的“上帝之助”而不自知,而在当代又有多少人如流浪汉,如彼女子般“执着”地“等风来”,而一次次错失起飞的机会且不自知?“天助自助者”并不是寡淡的“鸡汤”,而是成功者自我激励的“苦胆”。于流浪汉,首要的问题在于自强自尊的缺失与麻木。
从而,面对如是流浪者,我们在给予其帮助反被拒绝后,应帮助他们恢复应有自食其力的担责心与不食嗟来之食的自强心。如先生所举的牌子一般,这类行为是激发流浪汉自强心的良药。昭示天下使流浪汉们“尴尬”,使流浪汉不愿再在这地方“丢人现眼”,羞耻与自强就会慢慢解冻他们那颗久受恩惠而丧失独立意识的心。曾有哲人遇一流浪者,大发善心予以资助后坚持要拿去流浪汉的手表,以示其所得并非不劳而获,而是通过出售手表而拥有,流浪汉由此振奋精神,经商致富,改写人生。点醒他人方式有多种,或许一句工作致富即可,或许举牌表态收效仍不明显,但无论如何,重在用头脑与善意助其醒悟,催其奋进。
同时,帮助此类流浪者亦需坚持不懈地感化,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积陋成习,那坏毛病也并不是一块牌子救得了的。若要在社会上营造“光荣属于劳动者”的氛围,不仅需要善德之人坚持不懈地举牌敦促,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共同努力,让流浪汉“喝水不忘挖井技,试衣应知剪裁工”,让懒惰与无能的借口无处可藏。这同样亦是政府为全面实现小康而扶贫致富的新首段,“劳动脱贫”当成为所有为善者坚持的原则,纵容与宽宏只会养育更多的“米虫”。
总而论之,提供工作培育劳动意识实为救助流浪汉一良策。愿所有施助者能掌握这一艺术,愿所有流浪者能坚守这一底线。授渔樵之技,得立身之本,树自强之心,得安居乐业。
【篇七:为“举牌揭穿”点赞】
流浪汉浪荡街头,举牌哭穷求帮助,一位先生提出给他们一份工作时却被拒绝了。可见这两个流浪汉只是安于不劳而获的懒汉。先生会意后亦举牌站其后,他没有扬长而去,而是用机智逼迫懒人下台,也还社会一份公正,一份信赖。
我们行走在马路上、天桥边,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往往窝在角落里,面前一个碗盘乞求路人施舍,他们或残疾,或遭遇家庭变故,总之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个让人悲悯的可怜人。帮?不帮?帮的话,你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到那个路口,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可怜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都要施舍?不帮的话,哀哀凄凄又于心不忍。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纠结。每每这时,我总会在某一次离开之后用“骗子很多”来为自己解释。事实上,从电视、网络上,我们听到的这些专门职业乞讨的事情还少吗?我的理由似乎很充足。
但我忽视了一条:有谋求不劳而获的人,其中我怎么敢保证有没有一些真正在死亡、贫困边缘挣扎的人呢。这是矛盾的起点,也是社会上某些被媒体标签为“冷血路人”“看客”的矛盾起点。
那位举牌的先生看清流浪汉的真实企图后,不是选择怒斥,不是选择咒骂这畸形的社会形态,而是试图揭穿阴谋,还社会以真相。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这位先生的做法——是一种“泄愤”、“反抗”,给他们的“教训”,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让带着面具的懒汉无地自容,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够被人们正眼相待,得到帮助。让社会不再有一颗玻璃心,减少猜忌与怀疑,让人们不再犹豫我的施舍是否正确,事实上,一种信任与被信任、一种人文关怀也正在形成。
回归时下,我们遇到的不平之事,有多少被我们“高高挂起”,我们不敢,不愿费神费力地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用自己微薄之力贡献一份正能量,而是习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处在其中,谩骂、逃离、悲观地看待,对待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
卢梭曾言:“当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承认自己有错。”同样,当我们的社会越趋于异化时,我们是不是也要逃避那份责任呢?
为“举牌揭穿”点赞。希望唤回我们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的责任心,毕竟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姿态。
【篇八:为你点赞】
行走街头,偶见两流浪汉求助,上前,予之工作,遭拒;紧跟其后,举牌解释所为,令路人明了事情。也许你会纳闷,为什么这位先生要告诉路人流浪汉拒绝了他的工作?吾初亦不解,深思之,不由顿悟。
这位先生,我要对你的行为点赞!
为流浪汉提供工作,实属至善。街头的霓虹灯闪动,路人行色匆匆,有谁曾注意或举牌求援,或伏地卖唱需要帮助的人?即使看到了,你会帮忙吗?或许也只是略施零钱吧。然这位先生却主动为那两流浪汉提供工作。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发展的权利,靠双手立足社会,而不是卑微地乞求与无尽的未知,这位先生已达至善。
那么,为什么流浪汉会拒绝呢?
其必曰:得到工作非其本意!这位先生看出来了,于是也采取了进一步行动。身体健康,神智正常,为什么会沦为流浪汉?那是因为“求帮助”便是他们的工作。装作穷困潦倒,穷途末路之态,以此消费大多数人的善心,获得“报酬”。新年期间,各大网络门户便报道了不少对路边乞丐的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愕然。那些在白天卑微地低到尘土里的乞丐于夜晚摇身一变,成群结伴地出入酒吧饭店,拿着路人的“爱心与善意”,践踏在风花雪月之上,岂不令人寒心?由此观之,这两名流浪汉亦如此。于是,这位先生跟着他们,向路人揭露两人骗局,避免更多受害者。
我不得不赞叹,这位先生的做法对社会大有裨益!首先,此举震慑与警告了那些“社会蛀虫”。若人人不工作,不劳动,尽耍歪招以取不义之财,社会该如何发展?妄论进步。犹记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罗斯福政府推出“以工代赈”方案,既保障了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又促进了国家建设,两全其美,至今仍为人赞颂。让“社会蛀虫”清醒,助力社会建设,让国民皆可暖心微笑。
更重要的,这还是对社会信任的一次拯救。“当一个人对社会失去信心时,他甚至无法从床上起来。”罗素如是说。试想,若你知道自己的善心被如此糟蹋,你会如何?大概以后也不会对其施以援手了吧。不相信,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需要帮助;怀疑所有乞讨者。长此以往,本就被市场经济考验得所剩无几的社会信任只会轰然崩塌,辐射四方。如此,文明、和谐、团结、互助之社会以何建设?重构社会信任,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这位先生已为之助力。
太阳很美,明媚温暖;街头喧闹,光影斑驳;唯你举牌如斯,神色自若。这位先生,我要为你点赞!
【篇九:向懒汉思想,勇敢说“不”!】
为何流浪汉拒绝先生为他们提供的工作?为何先生举起一块“我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的牌子?为何尴尬的流浪汉想要换个地方时,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懒汉思想勇敢说“不”的决心,是对“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的积极破除。
之所以存在流浪汉这样的“懒汉思想”,与他们“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无关系。明明四肢健全,却想“天上掉馅饼”力图通过博取人们的同情心获得衣服和面包。古有“行人弗受嗟来之食”的崇高气节,而他们却愿意不劳而获,即使身体通过食物的供养而存,而灵魂已是“累累如丧家之犬”,这样的懒汉注定只是社会大米缸中的蛀虫,不断侵蚀着人们的进取向上之心和历史前进的大齿轮,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懒汉思想的存在,还与人们的慈悲之心不正当地利用有关。不可否认,在灯红灯绿的繁华大都市中看见衣着褴褛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乞丐,每个人的恻隐之心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激发,于是也都愿意给一张五块钱给他们去买碗面。然而人们不会不知道,这样的救济是短时之需,注定不能持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地解决乞丐存在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存在的根本,否则,我们所谓的慈悲心只会成为助长懒汉思想的催化剂。
相较于每一个给乞丐们一张张五块钱的施舍,材料里的先生的做法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但是他们拒绝了”。的确,“破产,无家可归”并不是你的过错,但是因为这样失去了进取之心,丧失了人格的尊严,主观地不思进取宁为乞丐,这样的人也注定会为人们所唾弃,所鄙视。为了杜绝“等待戈多”的懒汉,我们要勇敢地对懒汉思想说“不”!
当然,并非所有的流浪汉都宁当懒汉宁为乞丐,这也许和社会保障体制的缺陷和自身存在的残缺或困难有关,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关注他们沦为乞丐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是解决乞丐困难的应有之道。
罗曼罗兰曾说:“信念能摧毁昨天的信仰,也能为明天的信仰开路。”让我们勇敢地破除懒汉思想,勇敢地对不劳而获的畸形心态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