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而不思则罔
从儿时就对画有着深厚的兴趣,每当我停下手中的画笔,站在远处凝视画面时,都能从中发现许多问题。我并不总想着画完了就将其取下,因为我发现画就像一面镜子,一面映着自己内心的疑惑与思考的镜子。
“画”是需要思考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机械模仿,那么完成的画就不算是真正的画作,而是一幅没有思想、毫无意义的图象罢了。只有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才能使画活起来,动起来,甚而跳起来。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在画自己。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有着边画画边思考的好习惯,他从画鸡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不断地思考:“为什么每个角度的鸡蛋都在画面中不一样?”原来是和人观察物体的角度有关,他将思考出来的结论应用到了之后的所有画作中。所以,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符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代宗。由此可见,画而思则明,思考能让人从画面中和过程中学到许多。
中国国画大师徐悲鸿早年热爱国画,恰逢时机又得到去西方国家深造的机会。西方是以素描与速写为重,与国画的风格大相径庭。徐悲鸿一开始认为天天画速写是毫无意义的,可之后他经过几年的思索发现,西方与中国的绘画本质是一样的。于是他将速写中的精准与中国的水墨相结合,这样他便能将马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融入了水墨的苍劲有力,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一代画家典范。在绘画中要学会不断思考,将所学的加以变化提练,从而得到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惊人结果,使自己的见识有所增长。
还有许多故事可以证明“思而后画,画而后思”大有裨益的例子。齐白石老人在画写意画时总是在思考如何使画面生动起来,于是灵光一现,他将山涧中的清流中加入了几只蝌蚪,使它们若隐若现,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视觉感受及遐想,让欣赏者拍手称绝。白石老人的思考使画面动了起来,赋予了画面自己的情感。
我在画画中学到了很多,我们需要准确和灵活、需要细致……但更要深入长远的思考,这种思考也许不仅仅是在画画方面,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绘制更加精彩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