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月,未必圆
在百度搜素“留学”二字,显示“找到相关结果约100 000 000个”。就连美国大学排名的网页的点击量都超过万数,更甭说漫天飞舞的申请留学的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的广告了。既然有商家花得了本钱做得起广告,就意味着有相应的渴望出国、跻身留学族的上门顾客。
比起中国,欧美国家的确拥有令人艳羡的福利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健全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人性化的有关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的法律。甚至有人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此人便是新文化运动旗手之一的胡适。胡某人曾经说,“我们的固有文化实在是很贫乏的,谈不到‘太丰富’的 梦话”,“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在科学上早已太落后了!从此以后,我们所有的,欧洲也有,我们所没有的,人家所独有的,人家都比我们强”。这便是胡适的中西文化观。看来这崇洋媚外啊,早就有了。
忆起某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的高校都在为美国培养人才呢!”此话不假。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真正有能力的资优生有多少不是眼红着外国的那么些个“好”,削尖了脑袋往外闯呢?可是我们缺乏尖端专业人才的中国会强大吗?人才的外流、损失与国家发展脚步的缓慢,两者之间俨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奈的是,人性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虽不能说读书在中国是一种福气,但如果认为美国的教育制度就一定完美的您就大错特错了。若是心思不在中国高中,就会错失很多知识,特别是有关逻辑和统计的那些今后最有用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的内容是基础。这个基础没夯实,堆上再多的花花词藻,也是要倒的。
既然这么多人热衷留学,势必形成攀比。
《金钱铺就美国大学路》(《中国青年报》2012年8月23日)一文中,一位经济不宽裕的同学说:“好像从出生起就被分层了,有钱的同学可以出国读大学、读高中、读初中,我们想都不敢想。”一名留学中介人员也感叹:“他们的真诚令人感动,他们的努力让人叹服,他们的懂事让人流泪。”担心那些家庭无力承担留学费用的优秀学生受不住失望打击,他“总要劝阻他们的留学想法,因为获得奖学金实在太难了”。
于是为了送孩子出国,有些经济条件较差的父母置卖房产的情况实在不算鲜见了。但100万左右所谓的“教育投资”,换来的或许只是在众多“海归派”激烈厮杀下抢得的一个年收入数万元的工作而已。眼下的公司还需要“遍地开花”的“海归”吗?不,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才是各个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出国留学,当一个所谓的“海归”真有这么值得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何来这么许多的“海归”在国内就业失败后自慰“至少出国丰富了阅历”的徒然和无奈呢?如果还有执迷不悟的家长觉得这笔教育投资花得很值,那我不得不说,这是对“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一种误读。首先学好国内中学所能提供的基础知识,即便家庭条件不允许尽早留学,你依然可以确保自己确有所长。
谨记,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同样是给配得上它们的人准备的。没有实力,不管你在国外还是国内,都要承受就业难的压力。我同意,一味地反对外来文化的渗入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但我同时必须强调,要民族自信,必要停止文化自戕。总有一天,我们会证明:
异国月,未必圆。因为那分明就是同一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