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27 浏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庄子哲学成为晋朝土族大夫躲避乱世的“救命稻草”时,我们便忘不了王羲之这一声愤世嗟叹。

士族大夫们不约而同地去追求清淡的文人生活,渴望超脱俗世平庸,去感悟广袤宇宙间人的自由快樂。可是晋代政局动荡,各地纷争,民生疾苦,士族大夫及各地官僚却都企图卸下肩上负着的人民苦难重轭,去自欺欺人地寻求这种快樂与超凡的自由。一边是哀鸿遍野,一边是竹屋炉烟静心沉思。

作为一代书圣,一个文人,他行笔如龙,入木三分。才华横溢的他的确向往共聚兰亭这样的集会——在一片静幽深沉的山水中,享受着与文人们共处曲折的水道旁“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的静谧之樂。他却能由此体会樂事之后的悲伤,体悟个人以及人类的苦难,那便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他不赞成庄子“一死生,齐彭殇”那不悦生不恶死的观点,他看重生死,有着一个人对死亡的担忧以及对生的依恋,由此展示了他本真的人性。

他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在他看来,快樂是短暂的,人生也是短暂的。他也悲慨快樂不常、人生有限,但他并不因此去隐居竹林,不念俗世,安歇于宁静之中,飞翔在自由之上。

他没有这样做。任会稽郡内史时,他竭力改善民生,同时也深得民心。任骠骑将军时,又针对军役事务向朝廷提出许多建议。他的做法恰与庄子的处世原则相对立。这便是出于对今世后代人们的深情与责任啊!他慨叹人生之悲,于是负起了苦难的轭!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