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公朴
为了救国,为了民主与和平,一个人终身像公仆一样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最后被国民党特务所暗杀的一位铮铮铁骨的勇士。他就是是伟大的民主战士先驱李公朴。
李公朴是常州武进人,是一位为了民主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驱,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实现民主上。他从事社会教育,为贫苦弟子谋福利,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抗日战争期间,他不畏强暴、身先士卒,他多次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枪林弹雨下,进行抗战教育思想和发动民主的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民主建国思想。
近期,读了李公朴写的两篇论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活读书”和“读活书”,“活读书”不是让你做着运动读书,而是要结合生活上的经验读。举例说,一个从未去过上海的人,跑到上海去旅游,他把上海的地图都背熟了,最多也就知道东南西北,和到什么地方该怎么去等,却没有在上海生活个十年八载的人来得熟悉,假如你遇到了一条小路没人走,地图上也没有的小路,那你就无可奈何了,所以,生活的经验比读死书更重要。读了李公朴写的《求知识的三条路》一文,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读书工具不仅限于字典、词典,也不是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科书。书是人写出来的,你读书,等于是读人家的知识,知识可以帮你了解社会,而社会更能帮你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可以帮你纠正书上的错误。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学家,没有一位是不读过许许多多数书的,例如毛泽东,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有时还会在内容上批注改错纠谬,可见,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有意义的事啊!
美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力量!”、“有了知识便可以战胜一切。”一个被知识武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力量的集合,所以知识是无处不在,是非常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知识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二实验又可以改变知识本身。有的只是只需浅尝,有的知识只需粗知。只有一小部分知识需要深入钻研,细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便可知道其中的梗概,而对与少数好书,则需细读。有人读书好比沙漏,漏出来的是整本书的内容,脑子里什么也没记住,有些人像虑豆浆,把豆渣都留了下来,把整本书的精华滤走了,最后一种人像矿场的苦工,把矿渣抛一边,只炼些智联写纯净的宝石,就像把书里不需要,不重要的东西自动过滤,只读对他来说有益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想把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记住,就得多做笔记,还要反复读才能全部记住,你读一本书,那可以让别人替你读,但你要读一本“好书”就得自己细细品读,要是你这时让人替你读,那一本好书的内容你就了解得不透彻,像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要有方法地读,让我们多读一些书,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