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微感动
太阳把光芒洒向人间,将温度传递到叶梢;叶子把那份温暖化为养料,把能量传递给花朵;花朵将那动力化为恣意的美丽,将丰硕传递给果实;果实心满意足地坠入泥土,把希望传递给明天……食物传递的就是一份烟火袅袅而不绝的美好。
从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国里那醉人的色彩吸引,盐渍的醉蟹,一条好久才制成的火腿,鲜亮的颜色仿佛让人们隔着大荧幕都能闻到香气。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后都有一个被手艺人传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讲了一对做面条的陕北老夫妇,住在黄土沟沟的窑洞里,不会做别的,就会做一手面条。为了制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面条,他们常常深夜轮班去翻、晾。一个特写镜头让我看到了老人脸上的皱纹,如春风吹皱了一汪水,瞬间让我觉得一碗面原来也有故事,原来也有沧桑。如今,面条多在现代化的大工厂里制作,美观,效率高。而手工面条费时,费力,利润低。但是老人不以为然:“机器做的面条有啥味道?”为了留住这份手艺,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帮二老揉面团。正是因为有这份儿匠人精神在里面,我们才可以品尝到那么多有历史底蕴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乡亲送了我们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没有生气。可是妈妈将这袋野菜视若珍宝,在厨房里忙忙活活,端上来一盘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尝起来有一种别样的清香。妈妈看着这菜的眼神儿,流淌着温柔的光,将它的历史娓娓道来。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只有红薯啃,“无鲜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给饥饿的儿女尝个新鲜。姥姥去世已是许多年,但妈妈仍然记得贫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乡吃食。时至今日我才能品尝到从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辈那里流传下来的食物,感受到亲情随血缘流传下来的美好。
谁说食物就没有情感和温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你一定能品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味道。焦黄的炸豆腐,鲜红的汤底,酸甜的招牌鲤鱼,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面条。传递一份唇齿飘香直抵舌尖,传递一份美好直达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