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荒凉,文以此为归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或是可以说仅仅是为了保全一条性命,或是为了摆脱落后的自然,继而创造了文明,并走向了文明。至此,可以说是有了文化。
《文化苦旅》是这部书的书名,自然讲的是什么文化了,却又不懂得文化如何旅行,更何谈“苦”字了。作者余秋雨先生大底也没在书中有过多的解释,想必苦旅之“苦”是他对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浓缩印象吧,或者说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拜访世界文明古迹遗址所留下的一篇篇独到的思想见解。这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力,催使我,去走近他二十年前的那次“苦旅”,若是此刻有幸,或许能透过他的文字感知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本不愿接触散文,或是说很少接触这类的文体吧,散文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让人读不懂的一串又一串的文字组合而成的句子。不过初次接触《文化苦旅》便觉得它不是一般的散文集,且先不说作者有多高的名声,仅就书页上手书的“文化苦旅”四个沉甸甸的毛笔字,便可知它是凝聚了余秋雨先生不少的岁月积淀。也许是他年轻的意气风发,让他放弃优厚的工作,投身“苦旅'之中,倒和现在网络流行语颇有异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曾料想,二十年后的今天,手执此书的我也会觉得百般沉甸了,兴许,这也将是我”苦旅“的开始吧。
接过此书,读起文集中的文章,才会发现余秋雨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了,文起他童年家乡的牌坊,自中国,到世界,古今中外,包含的东西似乎确实有些多了,但,着实精湛。
步行在苍茫的中华大地上,始步童年的家乡,探秘神秘的天府之国,穿过神州,西北,东北,华北,似乎只要他的心之所向,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这应该也是被他称为”中国之旅“的一部分了。这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吧,他来时的脚步非常缓慢,她问着后来人:“是你来了么?是中华的书生?”这么看来,自然中华文化是不会中断的了。或许才是文化的宿命。
探寻文化的路上,余秋雨先生始终孤身坚持着,一个人的毅力为何可以如此坚强,大抵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中华文化的后裔了,是中华血脉赋予他一往无前的动力罢,中华民族是这样的伟大。会有异邦的文明来衬托出东方的明珠。
跨行在亚欧非大陆上,“世界之旅”便已经开始。穿行世界文明的遗址之中,在余秋雨之前,中国大概还不曾有人像他一样吧,于是他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新史。在美索不米亚,在古埃及,在古希腊……他在人类文明的遗址中孤行,在孤行中观视着中华文化,于是世界文明又一次活了起来。
距离上的苦旅,也莫过于人生的苦旅了。正如余秋雨在文中写道:考古学家寻找一个远古的“文化”其实是在寻找人的最初的痕迹。他们之所以光辉,想必是有着无数高贵的生命在支撑罢了。
“苦旅”也许说的不是旅行之苦,而指的是创造之苦,与人生旅途相接,或许才是文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