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自救作文
【篇一:精神的自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精神需求能否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呢?精神的缺失必将导致生活的畸形,若陷入泥淖,谁是我们的救世主?
曾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才艺表现让我心潮澎湃,但知识问答环节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手竟将英国国旗误认作中国国旗,连一点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精神自救”真是迫在眉睫。
我们听惯了激情澎湃、语速极快的流行音乐,却逐渐忽略了古琴古筝的渺远、悠扬。
我们对“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烂熟于心,却忘了《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带来的感动。
我们随手从畅销书中取一本《小故事大智慧》便觉得自己亲近着书本,却将《论语》《史记》等经典抛诸脑后。
没有人能拯救你的灵魂,精神只能自救。忙里偷闲时,泡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品味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这未尝不是“精神自救”的途径。
节日气氛的冷淡大家有目共睹,年味不浓了,汤圆不甜了,粽子不香了,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精神生活平庸化的标志。告别酒店年夜饭,一大早起来,跑跑菜市场,洗洗涮涮,暗香浮动的夜晚,丰盛的年夜饭会告诉你年的味道。告别超市里的速冻粽子,买些糯米,洗洗泡泡,虽然可能包得形态各异,但亲手包的粽子才香。快餐文化时代的我们,过于倦怠懒散,缺乏对精神的关怀,这不只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面对种种精神平庸化的表现,我们该何去何从?理想家早已为我们勾画出一系列的蓝图,若我们只是冷眼旁观,那它们将永远只是一个个漂亮的幻影。能够拯救精神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篇二:精神的自救】
这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我们缺的不是房子和车子,我们缺的是精神。
活在当下,要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不被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同化。史铁生20岁时得知自己永远无法站立行走,他颓废了,迷惘了,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清醒,及时进行了“精神的自救”,于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知道,人,一定要靠自己!他是中国少有的坚持写实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了高度。相比其他当红作家,我愈发觉得史铁生精神的伟大。而那些曾经对“80后”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们,最终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被物质同化了。他们的笔下已不再是文章,而是商品!沦落为“写手”的他们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硬伤。放眼望去,一些人缺少应有的信仰和信念,精神颓废,萎靡不振,功利至上;一些人缺少应有的道德情操,将瘦肉精搬上人们的餐桌,把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口中……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彻底的精神拯救。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天助自助者”,只能依靠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与灵魂。
如果手术台上躺着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主刀的医生一定是我们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已传承了两千多年,如今是该自我反省和精神自救的时候了。学会精神自救,不让自我堕落;学会精神自救,不让灵魂被玷污;学会精神自救,不教一日虚度。我们是平凡的,但不能因为平凡而平庸,要通过精神自救修正人生的方向。
古希腊先哲说过:认识你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拯救自己的灵魂。
【篇三:精神的自救作文】
有人说:“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我们既然无力改变,就要学会适应。”当今社会,"适应”却成了“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代名词,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物欲生活里渐趋麻木,精神大地缺乏滋润的甘霖,走向平庸。
“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而我们,也不例外。摆脱奴性,回归本性也将是我们精神自救的目标。
佛与魔,不过一念之差。在物质与权势面前,谁都有选择“不"的权力,但,你敢吗?你愿吗?躬下腰,俯下身,你便是钱途无量,你舍得吗?陶渊明舍得,他宁愿要简朴的房舍,不要那楼白玉宇;他宁愿清淡的山肴野蔌,不要那山珍海味;他宁愿孑然一身的闲适,也不要那混浊世间的半斤米粮。难道他生来高洁吗?难道他从未动心吗?或许,有的。可又有什么关系?在那一年间,他选择了佛,这便足够了。在那个价值观颠覆的时代,陶渊明完成了对自己精神的救赎,从淤泥中洁然挺出,流芳百世。那么多有权势的人,我们记得几个?他们拿物质填补心灵的空虚,却欲盖弥彰,如饥渴的猛兽扑入深潭,一发不可收拾。
“民族脊梁”鲁迅先生以尖锐的批判扎向国人的痛穴,唤醒他们麻木的灵魂,振奋整个中华的力量。他曾看到在外敌侵略下的中国人民,行尸走肉般地生活,他们骨子里早已丧失了国性丧失了斗志,甘心做亡国奴,于是他愤怒了。泱泱大国,微弱可以原谅,落后可以接受,而亡国性却是忍无可忍。中国人的精神早已在动荡中殆尽,此时此刻,却又突然涌现出一股清泉,它温柔而有力地喷射,唤醒无数有志之士的斗志,燃起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
不要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比如你。你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当活取熊胆被广泛的议论时,你要站出来替那些无辜的生灵说话,而不做冷眼旁观的药商。你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地位,是你祖先奋斗而来的,所以你,无权蔑杀生命。你希望世界到处充满爱,所以当小悦悦倒下时,你要伸出你的手,而不心怀犹豫,一刹那的犹豫,后悔便会找上你。
不要将希望寄于他人,你能做到的便是拯救自己,拯救自己的良知,拯救自己的善性,拯救自己的怜爱,拯救我自己的世界!
【篇四:精神的自救】
人生在世,处于何种心态,拥有怎样的精神很重要。在精神普遍平庸的当今,我们首先要拯救自己的精神,然后才能担当责任,兼济天下。
当“3·11”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我们本以为失去亲人的日本人将会满面痛苦,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沉痛气氛中。然而,打开电视、电脑,所看到的画面让人震惊:地震灾区的市民有序地在超市排队买生活用品;有的安然、平静地坐在宽敞的避震区;有的在电话亭外有秩序地排队等待着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若不是屏幕上写着“日本大地震”等字样,我简直不相信这会是震后人民的反应!面对灾难,他们隐忍着悲痛情怀,理性地对待灾后救援。这应该是“精神自救”的极好范例。
抛开历史的仇恨,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日本,他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精神的自救,他们能如此镇定地对待苦难,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定的自救精神。
当今社会,有多少精神缺失的人,他们将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嘴里,他们将瘦肉精端上人们的餐桌,将馒头染色,他们将公园里的盆景据为己有,他们将道路旁的公共设施随意毁坏……如果不进行一场“精神自救”的革命,我们的社会将毫无信义和秩序可言。
“精神的自救”需要信心,需要意志,更需要顽强的毅力。当黑暗遮蔽了光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毅然投入汨罗江,这是屈原对自己精神的自救,他不希望自己的精神被玷污,于是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拯救精神。渔父对他的劝告他不听取,他要让自己的精神存活下来,传递给后人。当伟大的思想遭遇强暴,生命颠簸于急流险滩,孔子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精神自救便是坚定信念,怀抱理想,相信未来。从皇帝成为阶下囚应该不是滋味,一般人很可能会熄灭生命之火,但李煜却以赋诗填词来陶冶情操,拯救自己的精神,因为他的精神自救,中国文学也就多了“春花秋月”的词韵。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每一个人都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在精神生活匮乏的现在,我们应该拯救自己的精神,不能等待救世主的降临,更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与灵魂负起责任,更要让精神之火熊熊燃烧,绵延不绝。
【篇五:精神的自救】
正处于绝望的边缘,谁能来拯救我?
当人处于绝境之中,你想到的是自救还是他救?答案很明显,相信第一反应是有谁能帮助我。总是在发现没有人能够帮到我之后,才想我怎样才能自救。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人的帮助只能解一时的需要,正所谓,错因你而起,必须由你去解,真正能救自己的是自救。
不要想着有人会了解你、理解你,他们看不到你的内心深处,他们感受不到你所感受到的,他们不能从根本上解救你,所以一味地依赖他人,只会让自己陷在自己的想象、恐惧中无法自拔,到达绝望的边缘。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了解自己,从他救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救。
放眼现在,物质上的需求已经有了保障,不需要发愁下一顿在哪里。然而,一个人的物质食粮固然重要,精神食粮亦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可令人痛心的是,在物质生活逐步提升的状况下,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愈见平庸。你说,物质上有困难,别人还可以帮助你,精神上,别人可以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所以,正视事实,面对现实,改变自己的想法吧,我们需要自救。
一个人能否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上的胜利会带来真正的胜利。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霍金,他只有一只手指头是有感觉的,终生与轮椅为伴,可我们能说他不健康吗?不能,他为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最好的证明,他甚至与所谓的“健康人”相比,更出色。难道他就没有过失落,没有过怨恨吗?肯定有,但是他将他的不幸缩小,放大了他的“幸”,从而放大了他的价值、他的能力。你说,他有可能是得到他人的帮助才醒悟的吗?他更多的是对自己精神上的自救。他所看到的是前方道路上的希望,他所做到的是减少乃至清除心灵道路上的阻碍、污秽。他的自救成功了,他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
有病就要医,否则小病不医终成大病。然而精神上的疾病并不是吃两天药,挂两针那么容易的事,它要求的是一个人自身对自己毛病的诊断,自己给自己所开的处方,能从根本上治愈自己的疾病。
处于绝境的边缘,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自救。
【篇六:精神的自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精神需求能否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呢?精神的缺失必将导致生活的畸形,若陷入泥淖,谁是我们的救世主?
曾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才艺表现让我心潮澎湃,但知识问答环节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手竟将英国国旗误认作中国国旗,连一点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精神自救”真是迫在眉睫。
我们听惯了激情澎湃、语速极快的流行音乐,却逐渐忽略了古琴古筝的渺远、悠扬。
我们对“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烂熟于心,却忘了《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带来的感动。
我们随手从畅销书中取一本《小故事大智慧》便觉得自己亲近着书本,却将《论语》《史记》等经典抛诸脑后。
没有人能拯救你的灵魂,精神只能自救。忙里偷闲时,泡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品味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这未尝不是“精神自救”的途径。
节日气氛的冷淡大家有目共睹,年味不浓了,汤圆不甜了,粽子不香了,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精神生活平庸化的标志。告别酒店年夜饭,一大早起来,跑跑菜市场,洗洗涮涮,暗香浮动的夜晚,丰盛的年夜饭会告诉你年的味道。告别超市里的速冻粽子,买些糯米,洗洗泡泡,虽然可能包得形态各异,但亲手包的粽子才香。快餐文化时代的我们,过于倦怠懒散,缺乏对精神的关怀,这不只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面对种种精神平庸化的表现,我们该何去何从?理想家早已为我们勾画出一系列的蓝图,若我们只是冷眼旁观,那它们将永远只是一个个漂亮的幻影。能够拯救精神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篇七:精神的自救】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共处的一个下午。”这充分说明了人文科技的重要性不亚于科技。作为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在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摆脱精神的平庸,彰显个性和爱的力量。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就是一株芦苇,是脆弱的。但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有了思考,人才优越于世界上的其他动植物,得以脱颖而出;有了思想人才能创新。从而推动世界的不断发展;有了思想,人才能会享受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体味幸福。
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的精神生活却平庸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庸俗的人们围着时钟不停的工作。他们对钱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总是想,等我有足够的钱以后,我再去旅游,去放松身心,去体验家庭的幸福。殊不知,“以后”如此渺茫,“足够”又像无底洞……
想起了那个寄情山水的人,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令我们神往,瞬间感觉得到了心灵净化;想起了那位圣人对自己弟子的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了。”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呀!不论生活多么清贫,灵魂也要飞翔!想起了那公身居陋室的隐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清幽的环境,淡泊的人,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显示着隐者高洁的精神境界,故事的人在清贫的生活中都能找到超凡脱俗的快乐;而拥有财富的我们呢?更应该在物质举出上去无谓地追求精神的超脱。
想起了那些面对情人节和春节发生冲突时陷入两难的人们;想起了那些为了经济利益而制假售假危害人体健康的人们;想起了那些讨论关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人;想起了那些被人救却反咬一口人们,我想,难道人们忘记了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关爱老人的美德吗?难道承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征服我们吗?
在这个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个都要树立一个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拯救我们的灵魂,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每个人内心的岛屿必将是一番劲风过后碧空如洗,云白风情的曼妙气场。
【篇八:精神的自救】
站在浩瀚的文学面前,不禁感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文字,以它势不可挡的力量根植我的内心,侵蚀被痛苦占领的地盘,瓦解那荒凉的土地,不断绿化灵魂家园,给我自救的力量。
绝望时,路遥《平凡的世界》告诉我无论人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都可以活得那么自在,我畅游在那具有坚强意志的情节中,吸收主人公们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于是,我携带勇气重新踏上自己的征程。用自信阳光面对路上的坎坷。
闲暇时,余秋雨《文化苦旅》带领我走进一段泛黄的历史,于是,我懂得一统天下最豪迈的秦朝,风流潇洒温儒尔雅的魏晋之风,诗词工巧竟秀争高的唐诗宋词,无与伦比天下美景的沙漠,青灰色睡梦般的周庄,色彩卷涌的莫高窟……虽然我的脚步不曾触及过太多地点,但这并不妨碍我用心灵感受他们的全部,这就是“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行走的文章”吧。
高三暑假开学前,手不知怎莫触及《三国演义》于是我在一场场厮杀中,在绝妙紧迫的斗智斗勇中火急火燎的品味妙趣横生的故事,只是时间太短暂,纸页不得不搁浅,现在幻想一下毕业了慢悠悠的将稀释了的兴趣重新加浓,下雨天都在屋里看书都好满足哦。
书籍,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钦佩三毛这样的奇女子,但笔墨之间,才发现她除了具有飞去撒哈拉沙漠的勇气毅力,还有对生活不便的感激,干煸平凡生活的荥阳,待人平和的态度。怪不得三毛说: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踏踏实实的走,永不抗拒生命要给我们的负担,才是一个勇者。
精神的自救,不是所爱的都要拥有,而是拥有的一切都爱。让我们感恩快乐的心态去生活,那末生活无论是小葱豆腐,还是阳春白雪,都值得品试。在书籍中,我认识了无数的朋友,他们用理智的头脑自信的姿态指引着我,是我永远的自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