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沐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表现它,它就会在你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缺少的。
谦让,在我的潜意识里是最大的美德,而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的“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是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到,如上车让座,买东西就待人优先。
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踢来踢去。
在学校也会有一些事情发生,但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谦让,我们要学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形成文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响国家的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国外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文明的历史教训。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鲁迅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日往月来,物转星移,多少事如烟而逝,多少事流传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亘古稳定的是文明。它已成为社会形态前进的标志,它是崇高,是修养,是礼仪,是风度。心沐文明之歌,让追求卓然的我们,远离粗俗,远离俗气,拥抱文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养成文明习惯,培养美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天天坚持,时时提醒,学习牛顿的探索创新,学习孔融的谦让之礼,让自己不再做一个新时代在品德修养上落后于同龄的人。
我们一定要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把以往的不良行为纠正过来。真正认识到讲文明并不单单是为了麻痹他人,敷衍了他人的形式,而是一种我们心里散发出来的真善美。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人,在你误伤了一只鸟的时候可以关照它、爱护它,直到它痊愈。
如今的中国已是朝气蓬勃、容光焕发,我们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与文明同行,将古人所创的文明美德精神发扬下去,让文明的火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