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了
夏走了,秋风开始了她的浅吟低唱,渐渐的冬的脚步又近了。这个多愁善感的季节给了我什么?我回望……
大休归来,漫步上楼,斜倚栏杆,夕阳少了几分霸气,多了几分温婉,恍如经世后的老人,平添了几分沧桑,温和的注视着这校园。将目光投去,几片孤叶孤零零地躺在地面。落叶闲花细洒,虽不慎萧瑟,却也没了夏日那份蓬勃。秋,来了!
这几日渐渐萧瑟起来,颇有几分冬日的气氛,太阳也少见,只有厚重的云层无力地压在苍穹上,毫无生气可言。或许这清秋要与严冬相偎的吧。
我就在这样的天里,开始寻找校园里秋的足迹。
与朋友闲步到池塘边,杨柳怏怏地垂着,想必是秋风无意杨柳婀娜的舞姿吧。池水无纹,空留一潭墨绿。过了竹林,孔丘迎风而立,这秋的寒意,不知他提笔的手会不会轻微地颤抖。竹树掩映下的车胤还在那一如既往地读着那本古书,只是脸上多了些许无奈,秋的凉气里,氤氲着沉重与压抑。石桥盘曲迂回,到亭中有一块石碑,刻着学校的沧桑,在这秋天肃杀中显得那么沉重。小池,没有枯黄,绿,却也是浓郁的。
沿着水泥路,来到校道,拾级而上,便是一片绿意。似乎很久没有人打扫管理了,偶尔露出残破的石板。满目荒芜,很有些“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氛围。踩上树枝的“咯吱”声变成了此时的主旋律,听不见鸟唱虫鸣,偶尔天空会有掉队的大雁飞过,旁边不知名的野果伏在地面,像是对秋的礼赞,附近的古树则静谧地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时间的刻刀在其躯干上雕刻出思想的花纹,如老槭树般的,就那样挺立着的,古朴,高挺。它们的伫立正是“无欲则刚”的最好诠释。它们沉思,在思索着怎样对更严酷的寒冬。萧瑟秋风过处,树也未动。
秋的脚步要渐行渐远了,我学到了什么?不是刘禹锡的那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乐观;不是赵嘏的那缕“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的伤感;也不是李商隐的那种“秋阴不散霜飞晚,流的残荷听雨声”的情怀,是一种沉思,是对过去的反思,是对未来的规划。指缝太宽,时光太滑,我们能否明白:秋露重重寒霜来,书声琅琅光阴去?
秋天,是我们等一等自己灵魂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