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201X年春节期间,我们去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参观,没想到:竟然吃了“闭门羹”。原来旧馆搬新址后,还没正式开放呢。
的确,已141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的分馆,肯定也非常吸引人的。我到过旧馆两次,两个镇馆之宝:高达3、4层楼的马门溪龙骨架和黄河古象骨架,一直叫我念念不忘。于是,一到暑假,我们就直奔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而去。
可又没想到的是,门口早已排成了长龙阵。我们排队等候将近2小时,生怕展馆电子屏显示人数5000人,限行。天哪!眼前的这个绿鹦鹉螺形状的,不太高的建筑物能容纳5000人吗?我们进入大厅,拿到一份参观指南后发现:博物馆有上下5层,地上3层,地下2层。新馆展示的标本数量有11000多件标本呢。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据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集成了与场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幕墙、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自然光导光技术等12项生态节能技术。
我们的参观线路是:乘电梯上2F到2B自上而下,然后1F出馆。
2F是自然之谜和四维影院。我们在大厅的前半段展区是参观星际揽胜和伽利略、牛顿等等望远镜,心里想想:要收藏这样多宝贝,要用多少财力呀!超大屏幕的星际空间,还有许多互动的触摸屏,这些布置使我们身临其境,收获不小。可惜,我们没有预订“宇宙大爆炸”的电影票,不然,宇宙起源的画面一定震撼人心。进入展区后半段,大型的动物标本和模型迎面而来,看得我们目不暇接。旁边的设施上有对应的文字解说。因为人多,连文字解说按钮都摸不到啊!别急!博物馆有语音话筒租借,只要对上图标,话筒就会自动播放解说词。二楼往楼下一望,一批大个子“恐龙”在那里!一头霸王龙模型正在“嗷-嗷-”大吼着“觅食”。这比原来旧馆里高大却一动不动的马门溪龙“鲜活”了,走道上塞满了参观的人群。
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沿着2F动物展区“生命长河”下坡,我们零距离看到海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大小动物。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们尽量把护栏设计低了,能少的玻璃罩也少了。其实,这次最令我们觉得幸运的是,在1F的外面自然活体展示区,除了看到了常规活的动物或昆虫外,我们看到了白天的萤火虫,在酿蜜的意大利蜜蜂和水里游动的水母!一个个展示柜前,挤满了人头。难怪有几个展示台设置了体验的时间间隔。在我们经过海星展示区时,正好开放,志愿者端着水盆让我们一一轻轻触摸了一次,海星居然是硬邦邦的,正面绿色,反面肉色的。大开眼界了!
干粮午饭后,我们继续下扶梯到1B。展馆这么大,在主要路口或展区门口,我们总能看到志愿者,他们总能给我们热情的帮助。
1B是演化之道和未来之路。“我们是谁?来自何方?”展区有图片,有实物化石,还有大屏幕滚动播放人类走出非洲的遥远故事等等。其实,我一直好奇旧馆没看到过的古尸陈列馆,很想看看楼兰古尸,可是,肯定是妈妈怕吓着我又绕道走开了吧?反正一直到最后也没看到。其实,梦想长大当个考古学家的我,早做好了心理准备的。站在“恐龙化石修复室”前,我觉得里面工作的叔叔好认真好神气啊!
来到二楼夹层2M,有上海故事。我们在大屏幕前连续看了两遍上海沧桑演变,还看到了大批布置在大厅和上海相关的动物、植物。那些抽屉装有标本,我们不厌其烦地一个个打开再一个个关上,似乎在寻宝。而且又一次发现设计师的独具匠心,无论是墙上还是护栏板上,要么是可以普及的知识,要么是宣传绿色环保的标语。
实在是走累了,也快闭馆了,我们根本来不及去2B探索了,于是,我们有了下次重来的理由了。我们在16:30闭馆前一分钟,才依依不舍地出来。
这么值得看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成人票才30元,6-18岁学生票12元,1、3米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都免票,谁去都是超值享受!绝对是一个普及科普知识的好去处,真希望我们慈溪也有类似的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