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故事
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个节气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也是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而远在春秋时代时,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这四种节气,通过后人的观测和堪察,逐渐完善成这造福子孙后代的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一年。“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每到这个时候,冰雪开始融化,鸟语花香,植物发出嫩绿的芽,农民伯伯也开始了耕作,为一年的收成播下希望。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一点都不错,人们在这个时候是最忙碌的,因为这是新一年的开始,现在不忙于播种到秋天就没收成哦。
在古代,立春有许多习俗,如天子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又有《立春》一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在古代还有一个传说:立春快到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和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以坑里飘出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然后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么,有第一个节气就会有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大寒一到,就意味着年即将结束,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低温、风大、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有诗云: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潇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这个时期,人们外出要小心,地面湿滑,走路要谨慎,不可跑动,以免摔倒,要注意保暖。“大寒小寒,冷成一团”的谚语也说明了大寒之冷。大寒也是全年中降水最少的时候,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水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说说,适时浇灌。
二十四个节气,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节气的故事,可以通过上网、报纸等方式来获取,二十四节气是人民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永生永世都记得它们,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