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观念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充斥着许多观念。这些观念,好也罢、差也罢,都是他们人生的路标,像一双无形大手,操纵着言行,主宰着思维。
在历史课本里了解到的旧社会中国人大多是愚昧无知、甚为腐朽的,尤其是清朝,已成为了众多史学家批判的对象。“裹脚”、“凌迟”、“午门候斩”这些词汇在现代人的眼里无疑是恐怖、难以理解的。试想,倘若你见到一穿清代宫女服的男子,迈着三寸金莲,扭着纤细的腰肢在KTV里摇头晃脑,手握可乐瓶,大唱流行歌曲,会作何感想?观念不像是文化,新旧尚可融洽。观念是对人格的审判,是道德的立场。它冷漠地注视着与它格格不入者,伺机袭击。总有新的观念将旧的观念取代,观念的替换,就像人的生老病死,如此自然,无法违背。
将目光放近点,莫论千年以前,仅仅一百年内,观念的变化已突飞猛进。百年前的人们甚至无法接受在今日看起来无比寻常的彩色电视机,更不用说智能手机、电脑了。昔日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老板曾预言,世界上将永远不会出现有声电影,而且人们不会想看。他的观念在今天被彻底颠覆了,尚不论音效,单单抢票有时都要花上半个小时,更不用谈观众的热情了。所以我认为,观念的替变是一个无法取代的过程,是因果的循环,是思想的飞跃。
有的人,他的观念永远只局限于浅层次,不追随潮流,也不求进步。他只会给自己戴上固步自封的迂腐帽子,龟缩在角落里。忆当年清政府“闭关锁国”,就是因为观念不进步,自以为“上国”,无须向蛮夷学习,才有了中国近代一段漫长的屈辱史。学习新观念是有必要的,但一味追求新潮,就一定正确吗?不,不是的。现代社会给青少年灌输了太多新颖的观念,他们自制力差,很容易误入歧途。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网聊恋爱;许多少年躲在厕所里抽烟,吞云吐雾;许多少年在KTV里生龙活虎,在考试中却愁眉苦脸……
如此看来,并非所有的观念都是好的,我们不能盲目求新,也不能一味去旧,要审清各种观念的利与弊,方能有一条明确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