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书海,做生活的主人
如今时代,手机早已是人人必备,不论天南海北,海角天涯,一封邮件顷刻间即可送达。的确,科技方便了生活太多太多。微信似乎解决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千古难题,但同时,翻开通讯录那密密麻麻的姓名至少一半即使见面,恐怕也无从开口。
飞鸽传书早已是一种象征了,邮局仍然不失踪迹,可却不再有了“加急电报”之类的特殊服务,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情结。对昔日远隔千山的亲人,一封书信早已超过了内容本身的价值,而是亲情,是对游子早还家的期待,亦或是海誓山盟。
倘若手机早个几百年出现,恐怕也就不会再有“梦回故国”的无奈,“对酒当歌”的旷达,“一晌贪欢”的悲凉。也许,他们会拿着手机,装上百度地图或是新浪微博,面对花边新闻高呼所谓的“人性”“道德底线”。如今我们和好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恐怕并不会采用“流觞曲水”的方式记录下这奇伟瑰丽的大自然,看到漫天花瓣写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句,也许会拍几张照片发一发朋友圈,招呼一波赞吧。
如今,对于美的欣赏不必直走千山,更不必攀山越岭,只要打开手机搜索“美景”。不论奇松怪柏,怪石嶙峋,黄河落日,大漠孤烟都在顷刻间浮现在股掌之间。对美的欣赏门槛降低了,所以对于美的感知也变得逐渐麻木,对于生活细节的把控不再细致。现在,人人都在强调“大局观”,好像对一件事只有宏观认识后才能运筹帷幄,玩弄胜负于股掌之间,但,不经意间,在道旁河畔春花凋落,自然就不会有人写下的困苦与悲伤“花落花飞飞满天”。
由于“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便出现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今天手机不仅仅可以充当“丝竹”“案牍”,甚至还太小看当今科技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无处不在,与其被手机所控制不如拿起一本书,和文人志士间进行一次单独的,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当作者用尽几个月,几年的心血写成书时,你,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感知这些天来作者或是前辈的世界观,价值观,未尝何乐而不为呢。
科技终归在飞速发展,技术的产物永远改变不了其被取代的命运,而文学艺术永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地铁上,在医院,在景点的长椅上,不难发现总有青年,老人甚至是儿童手里轻轻捧着一本,有时身旁还放着几本。他们不但不会被时代抛弃,反而永远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敢于站在风口浪尖高呼“我是一条天狗啊!”,坐在地坛祈年殿前说“有些事只能藏在心底”,或是在聚餐时纵观近代中国的崛起高唱《我爱你中国》,他们才是时代的引领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正所谓“开卷有益”。
不如,现在放下手机。翻开那本你曾经想读却早已忘却的书吧,带着翻开那一刹那的书香,随作者的脚步,走上这一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