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在一起的日子
我敢肯定,若一个人是一个正常人,那么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而学习必然就会用到书本,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谈论的话题—书。
五六岁时的我乖巧可爱,虽机灵,但却对看书没感觉,那时正是好动的年纪,这当然也怪不得我。双休日我和朋友玩得正高兴,晚上妈妈叫我回家吃饭,我听见了声音却没看到妈在哪儿,于是自顾自地跑回了家。回家后发现不是我妈叫我吃饭,而是隔壁罗阿姨在叫她家的小明,我正准备再下楼野一把,却发现咱家窗台上放着一本书,一本粉色的书。我当时老喜欢粉色啦!一把把书握在手里亲了又亲,仔细一看,嗬!《唐诗三百首》,图个新鲜,我翻了几下,里面全是小人儿。像其中的《静夜思》,配图是个貌似李白的大叔。我当时没见过世面,只觉得这个李白好可爱。看啊看,就把这首诗和着拼音给读完了,念了几遍,竟然背了下来,感觉自己成就老大了,就一直蹲在门前读。因为没钥匙,我一直等到我妈回家才进家门。这一次,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后来得知那书是妈妈的朋友送给我的。
到了七八岁,天天像个猴儿一样四处撒欢,文静的我一去不复返,只要一玩,就根本停不下来。周五晚上,妈妈好不容易把我留在家里,说是有客人上门要我懂点儿礼貌。我从五点一直坐到七点,门铃才响,所谓的“客人”其实就是来我家串门的哥哥,他和我妈一直在聊,坐了半个钟头,也聊了半个钟头。他走之前给我留了本书,叫《世界由来全知道》。我粗略翻了翻,大概就是《十万个为什么》那种类型的,语言诙谐幽默,是本适合七八岁孩子读的好书,那天晚上我没再出去,留在家里“苦心研读”这本书,越看越有趣。书好不能读之过急,我足足花一周时间才看完,看完之后才发现和我一起玩的那些个小伙伴都生疏了。嗯,我收获了些,也确实失去了些。
之后接触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加确实深奥了些,现在我在读我爸爸买的《中国国家地理》,只记得刚刚把这本书买回来我是非常厌恶的。为什么?因为我一开始对这种科普类书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它们总是用我们不懂的语言说一些我们不懂的知识,这导致了以前看这本书看了像没看一样的结局。又是什么促使我翻开了它,对它产生兴趣了呢?这是因为我的姐姐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而我大伯又喜欢出一些问答题,所以每次大伯出题时,姐姐总是洋洋得意地答出来并且斥责我知识面过于狭窄。我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被斥责久了当然也会生气,因为我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很高冷,所以我想在姐面前得意一把也只能在私底下下功夫。于是,我瞅上《中国国家地理》还有另一些同类型的书,我“苦心研读”,哈哈,终于发现了这类书籍的有趣—总是让你猜想不到下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因此,在我姐姐的原因的促使下,我渐渐地喜欢读这类书籍。
对于我的现状,我始终是不满意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始终不是最好的那一个,所以我要读,要读书,以前读,现在读,以后更要读。我会付诸行动,也会在书本中发现新的乐趣。
书使人进步,人使书物尽其用,我和书密不可分,今后我也要和书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