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农家乐
凉风习习,金黄色的收获季节到了,田里金灿灿的水稻笑弯了腰,路旁一棵棵树象边防战士一样挺着腰杆子守卫在这里,果树们都长出果实来了,红的红,黄的黄,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风范。天地间一切都熟透了,这就是秋天。 日记四年级日记
因为大伯从老远的台州回来到这边度假,所以请我们一起去玩,我和爸爸以及阿姨坐着大伯的车,一路直奔马金。
十点多钟,我们一行人来到石柱村游玩,顾名思义石柱村里自然就是有许多长得像柱子的石头,其实说是这么说,也不是很象吧,只不过是普通的一些竖着的大石头,形状都长得差不多,让人觉着有点奇异罢了。当然石柱村不止这一点儿景色,它的古驿道也是非常有名的,漆黑的凉亭前铺着一条用古旧石板叠成的小路,听说这是古代“一骑红尘妃子笑”里面送荔枝的那个人骑马踏过的路。我们大家一路走着,一路看着,不知不觉地就把话题转移到路旁的农田里了,大伯问我农田里的植物能不能认出来,我环视四周,居然有很多植物我不认识,于是我耍了个心眼,指着一株长碧绿叶子的小树般的植物反问大伯说:“我考您一下,您知道那是什么吗?”“生姜。”我想生姜怎么会长成这模样啊,后来才明白它的根部才是生姜的本体。小河边的一条堤坝上站着一群游客,正用相机拍摄凉亭边上的一棵大樟树,有的说像野兽,有的说像元宝,我倒觉象一位老婆婆在守护着这条古驿道,伸出来的枝杆,好象是依偎她身边的一只小狐狸,她们饱经风霜地守护了古道几百年。
午后,大家沿着河边散步。远远地看见了农民伯伯在农田里割稻子,走近稻田中间,一台机器引起了我的兴趣,那是用来打稻谷的,它的结构很简单,无非就是由一些不锋利的齿轮组成的,稻穗放在上面,通过齿轮不断快速地运转,一粒粒谷子就被打了下来。忽然,身旁一位正在收割着稻子的小姐姐跳入了我的视线,只见她一手抓过禾苗,一手挥动镰刀,一扎扎的稻谷整整齐齐地排在了她的身后。于是,我心里涌出了一股冲动,借来了一把镰刀,抓起一把稻谷,很轻视地挥砍起镰刀,结果,稻禾傲然地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风儿一吹,它左右摇晃了起来,似乎在取笑我的无能,恼怒的我再次拿起镰刀奋力一挥,稻禾依旧巍然不动。这时,我傻眼了,看见这位小姐姐割起来那么的轻松,困惑而又郁闷的我急忙追问爸爸,爸爸笑了笑,告诉我,镰刀是用来拉的,而不是挥的。说完,爸爸接过我手中的镰刀示范给我看,果然,稻禾倒在爸爸的手中,我依照爸爸的样子抓起稻禾,拉动镰刀,轻松地割下了一把稻子。由于技术逐步熟练了起来,我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割到第八棵稻子的时候,得意而忘了形的我感觉到指尖一痛,发现食指被镰刀拉开一张邪恶的嘴,血慢慢地渗了出来,紧张得爸爸急忙抽出了他的香烟,扯出一小段烟丝,帮我压在伤口上,他说这是止血的。看着爸爸紧张的样子,我心生一计,又使起坏来,一边假装叫着疼,一边又慢慢地把手指上的烟丝抹掉,然后说:“你看,根本不管用。”爸爸傻在那里了,想他多年的独门绝技怎么没用了,哼哼,生气中的我心里暗暗窃喜。这一情节,让一旁拿着相机的大伯拍了个全程记录,我那哭的十分难看的模样也被他拍进了相机,呜呜,气死我了。
坐在车里,看路旁随着萧瑟秋风渐渐消逝了的绿色我有些悲伤,但想想今天的农家体验,内心却渐渐地欢愉了起来。此次郊游不仅欣赏到了农村的美景,还让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农活,感受了农民的劳累与艰辛,体会了一回他们丰收的喜悦与欢乐。
开化天地外校六年级:qzkhdyc
1享受写毛笔的快乐_600字我原本是不喜欢写毛笔的。小学低年级时,我硬笔书法写得挺不错的,于是认为自己有资本,不将写毛笔的事放在眼里。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家长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写毛笔,无非就是嫌孩子写字太难看太潦草了,才将他们送去改造的,而我根本没这个需要。可到了三年级放暑假后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吃饭,父亲突然对我说:“明天开始去写毛笔。”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两个字:痛心。一想到原本可以好好玩的暑假被“兴趣班”扯得支离破碎,我心中一百个不乐意。父亲在旁边问我:“怎么,不乐意?”我不敢违抗,连忙回答:“好。”
老师姓高,年近七十,可还是精神矍铄。他慈祥如菩萨低眉,非常和蔼,乐观开朗。他的性格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致、中、和。他每见到人都是笑盈盈地迎上去,使我们与他没有距离感。他对同学的字指出缺陷时从不严厉霸道,总是先指出字的优点,再婉转地谈字的缺点。他向来对我很好。我非常敬重他,爱屋及乌,我因此喜欢上了毛笔。我喜欢楷书的刚正,行书的豪放和隶书的平和。每当我提起毛笔时,淡淡的墨香将我紧紧包围,让我觉得自己犹如在仙境遨游,飘飘欲仙。
我尤其喜欢行书。行书豪放不羁,既没有草书癫狂又没有楷书古板。每当我临摹唐伯虎的《落花诗册》和黄庭坚的《松风阁》时,就沉浸在身临其境的快乐里。从行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就应该潇潇洒洒的过好每一天,少一些世俗的包袱,人生才会更美满。
我对隶书也钟爱有加。看着《张迁碑》和《曹全碑》,立马被里面字形稍扁,笔画饱和的字体所吸引。看《文化中国》讲中国茶文化时,说茶道的境界就三个字:致、中、和。我想,隶书又未尝不是如此呢?隶书风骨之致,笔道之中,意境之和,真是上上品啊!从隶书中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如隶书一般平和淡然,这不正应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吗?
暑假又到了,我去写毛笔时再也没有开始时的抵触,而是立马骑车过去,仿佛又将驾临仙境,与仙人品茶论字,陶醉在书法酽酽的快乐里。
福建泉州泉州三中初二:杜逸琨